职工之家

职工之家

职工之家

当前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- 职工之家 - 正文

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

发布日期:2013-06-21浏览量:

罗慧玲,女,法学硕士,副教授,中共党员。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,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15年。期间,兼任聋哑大学生思政课教学6年,兼任思政教研室主任8年,兼任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师12年,兼任我院成功素质训练中心素质训练师3年,兼任浏阳市人民法院青少年专门法庭人民陪审员5年,兼任浏阳市“五五”普法讲师团讲师5年。

罗老师热爱教育事业,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,致力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,为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、成人成才默默奉献,育人成果突出。2004年被长沙市教育局授予“长沙市优秀教师”的光荣称号,记三等功一次;2005年被省高校工委、省教育厅授予“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”的光荣称号;2006年被长沙市政府授予“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”的光荣称号; 2009年被省高校工委、湖南省教育厅授予“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‘十佳’先进个人”的光荣称号,记一等功一次。

一、教学科研方面

教学方面:罗老师副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颖、德育实效性显著,曾创造过连续10年学生评价全院第一的奇迹,其思政课堂同时具备理论魅力和德育实效性,受到2007年教育部评估专家、2010年党建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,她本人曾在1998年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全省第一名,在2009年的省高校教师说课程竞赛中获得三等奖,在2008年的长沙市“星城杯”教学竞赛中获高校组全能竞赛一等奖。

科研方面:罗慧玲副教授2004年主持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《高职生命意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》,2006年结题并评为优秀课题;2011年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学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《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》,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;2011年主持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《高职成功素质训练工程》,目前已申请结题。2008年主持院级精品课程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的建设,2010年已结题。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主持院级重点课题《基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公共课程改革的研究》和《ISAS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应用研究》均以完成结题材料。另参与省级课题6项,主编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程》教材一本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,其中《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》发表在CSSCI期刊《求索》2011年第7期。

二、德育创新方面

德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德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,罗慧玲副教授刻苦钻研、潜心研究,结合当代青年的时代特点,大胆创新,敢于实践,不断革新德育方法,开辟德育新途径,使实验校区的大学生德育实效性有明显提高,在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,其高校德育科研成果正不断推广到兄弟院校。

第一,2004年罗慧玲副教授率先在省内使用弗兰克尔“意义疗法”开展“生命意义教育”以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,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,该项目《高职意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》2004年立项为省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,得到资助;2011年《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》2011年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“十二五”规划课题并得到资助,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三篇,课题成果已经在我省三所高校推广试行,反响很好。

第二,罗慧玲副教授主持“成功素质训练工程”,以美国拿破仑·希尔的成功学为借鉴,搭建立体式实践育人平台,开展“成功素质训练”,通过社会实践、团体训练、素质展示、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大学生的10种核心素质进行训练,整体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、道德素质、心理素质、身体素质,至今受训学生超过1000人,大大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就业率和成才率,《高职成功素质训练工程》项目于2011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立项为大学生思政特色项目并予以资助,目前此项成果已在省内几所高职院校推广。

第三, 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在罗慧玲副教授的带领下,将ISAS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省内尚属首例,此教法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自学动力问题,全面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,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思政课实效性。此教法学生十分喜爱,普遍反映自己的“学习主动了,能力提高了,朋友更多了”。此研究项目2011年立项为院级重点课题,今年已申报省级课题。在多次教学交流中,此教法获得兄弟院校高度评价。

第四,2004年罗慧玲副教授试用“小品表演教学法”解决了聋哑大学生无法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抽象概念的难题,论文《小品表演法在聋高职学生思政理论课上的应用》获得全国特教论文竞赛一等奖并公开发表在《现代特殊教育》2004年第7.8期合刊上。

第五,根据当今时代特点和高职生的职业发展需求,重新构建“高职系列化德育内容”和“高职系列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”,使学工人员、辅导员、心育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据可依。《构建高职心理健康内容体系》发表在《职教通讯》2005年7期。

三、社会服务方面

罗慧玲副教授十分重视德育实践,她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,将双休日变成了单休日,将下班后的办公室变成临时的心理咨询室,将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身德育实践和社会服务之中。

近十年来她接受来访大学生个体咨询300余人次,建立个案40多个,为及时排解大学生心理障碍,解决心理问题,疏通观念冲突做出了贡献。

2005年-2010年担任浏阳市青少年法庭的人民陪审员5年, 陪审150余次,制定“失足青少年”转化方案30多个,收到失足青少年和其父母的感谢信20多封,被浏阳市人民法院授予“优秀人民陪审员”;

2005年以来在长沙市、浏阳市各类学校、企事业单位举行人文素质讲座、形势与政策讲座、理想信念教育讲座、恋爱观的教育讲座、素质拓展训练20多堂,兼任浏阳市“五五”普法讲师团讲师期间,为浏阳市各中学做预防青少年犯罪讲座共10余堂。这些讲座在网络、媒体中有大量报道,社会反响好;

2009年创立大学生思政社团——和谐社会促进会,带领学生在望城县、岳麓区开展“空巢老人”、“留守儿童”志愿服务项目3年之久,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社会责任感、历史使命感、人生的价值感。该社团获得“湖南省大学生优秀社团”,该项目2010年度被共青团长沙市委授予“优秀项目奖”;

2010年至今,指导省级青年德育课题3个,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省赛15人次,其中担任我院“星城杯”教学竞赛主教练两届,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,得到青年教师的尊敬和喜爱。

2010年起建立德育网站三个——罗老师心育德育园地、成功素质训练网校、罗老师空间课程网站,主要服务青年学生,目前“罗老师心育德育园地”点击已经过万人次。

    总之,罗老师怀着对学生真挚的爱,全身心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,既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,又主持德育研究和社会实践,并把它当作一种幸福的事业,她20余年如一日,不断地探索着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乐此不疲,甘于奉献,她的爱悄悄地滋润着年轻人的心田。正如她自己所说:“德育与心育的最高境界是——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她的“成功素质训练”、“生命意义教育”、“ISAS教学法”、“大学生爱情教育”等科研成果正在一些高职院校得以推广,必将对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上一条:花开无声,守望锦绣

下一条:没有了!